上海同昆新生产中心印前自动化项目

发布日期:2020-02-01 11:55
.png
上海同昆新生产中心印前自动化项目
同昆是“上海名牌”单位,在诸多印刷大奖中屡获奖项,并于2017年在美国印制大奖中,获全球印刷界“奥斯卡”之称的“班尼金奖”,开创了国内数字印刷类作品获“班尼金奖”之先河; 同昆最早提出建筑图文概念及确立商业模式的数码印刷公司,在数码印刷行业中最早进行连锁总部建设并确立了“总部+连锁店”的发展模式。
.png
左:广州多普创始人杜俊荣 右:上海同昆创始人 沈军
严苛的生产标准化体系与管理成本如何平衡?
经过多年的积累,同昆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化体系。生产控制的颗粒度极其精细——不同的产品类型、不同的纸张,不同的后道工艺,用什么样的拼版方式,色彩曲线,用什么样的生产裁切标记,都有极其严苛的控制。通过严格的员工培训,所有员工均须按照预先设置的规范执行到位。正是由于这样的工匠精神及极其到位的执行力,使同昆的印刷品质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这一套极其严谨的体系,需要对员工的执行力以及管理者管控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近年来,同昆业务增长迅速,在年轻人不愿意从事重复性事务劳动,导致制造业从业人员减少的情况也同样冲击着快印行业的时代背景下,招人用人以及管理的难度也明显与十年前相比明显增大。
严如何解决矛盾?
沈总数年来一直在思考能否有一套“自动化的印前流程”,把这一体系“固化”下来,哪怕是新上岗的毕业生,都可以迅速掌握而无须老员工手把手地教学呢?

在2016年年底,广州多普印前自动化项目团队在分析了沈总的需求后,决定利用成熟的Tflow印前自动化平台,结合同昆已有的生产体系,将数千条经过十多年验证打磨的生产规范,“录入”到Tflow印前自动化平台,把以前需要员工思考究竟这个产品若用这种工艺的话应该用哪个规范才是正确的“决策过程”,自动在万分之一秒内完成,得出“规范的”答案。因为不需要“思考”,哪怕是刚刚毕业的新人,在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可以马上上岗,做出来的结果,与老员工无差别。

一个“保密“的项目悄悄启动
沈总是位低调并且稳健的践行者,特意叮嘱我们,不把事情做到极致成功,绝不对外透露。同昆业务涵盖建筑图文、商务快印、影像服务、展示展览及按需出版,品类众多。连总部在内全上海总共七个生产点,改造工程责任重大;经双方团队商量,2016年年底,先在虹桥店进行第一期工程,一来可以与其他没上系统的店进行效率对比测试,二来可以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特发情况,也可以随时切换回老办法处理,保证生产。

利用“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流程工具”,管理者不懂编程也可以“看得见”流程
由于Tflow是一个拖拽式的流程搭建平台,能够用可视化的方法,将同昆的已有的流程图迅速“迁移”并且“画”在平台上,基本上做到现有流程的电子化,“所画即所得”,比传统的“软件代码开发”方法,项目实施的速度快上十几倍,大约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即把十多年的经验,数千条规范以电子化的形式“固化”在流程中。并且因为是可视化的流程,管理者甚至可以清晰地发现并及时纠正不合理的地方,即时修改,即时可以用。

以下是部分流程图

1577342062986
1577342062554
.png
先需要人工操作数十种工具,每种工具需要数十条甚至上百条预设脚本程序,每人都要熟悉操作上百条规范,现在这些规范都用Tflow“串”起来了,操作人员只需要把文件提交到“一个统一的入口“即可,Tflow会自动在万分之一秒内决策出,文件该做什么操作,并得出正确的处理结果。针对异常文件,自动归类到”异常文件夹“,交由资深员工处理,杜绝资深员工处理简单事务等的人力资源上的浪费。
以下是“提交工具”的界面,操作人员只需要在提交工具选择产品及其工艺,剩下的事情就交给“T flow"决策。

生产旺季带来的挑战
项目实施期间经历了生产旺季,同昆业务增长迅速,有时甚至在凌晨时分都会对服务器做成压力,导致服务器临时停顿;由于员工已经极度依赖了“傻瓜化”的操作,很多员工在系统停顿后,不知如何“手工”处理文件,在得知这种情况后,多普团队立马给出多装一台负载均衡备用机的方案,保证了7x24小时运作的稳定性。

效果突出,决定增加部署的门店数量
最后的整体效果是显著的:
  • 业务增长了两到三倍的旺季峰值期间,没有增加人手;
  • 新人培训时间从半年缩短到一周即能上手;
  • 资深员工释放了90%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工作,如研究异常问题,处理异常文件等,简单工作则交由自动化流程处理;
  • 七家生产点统一标准,人为误操作率将为0、管理成本内训成本降低90%;
  • 招聘要求大大降低,不再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 流程可视化后,发现了以前不合理的地方,可以经常修正,并统一发布到不同的生产点。